问你一个问题,识人在现代社会重要吗?当然重要,从古至今识人就没有不重要的,不光是古代的达官贵人需要聚集人才,才能在事业发展上有所成就,而选择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识别谁是人才,达官贵人以善于发现人才,进而使用人才者为成就事业的基石。比如刘邦身边的张良和萧何,刘备身边的诸葛亮,曹操身边的荀彧和郭嘉,等。
而实际上呢,普通人更应该学会识人,因为这涉及到你如何选择伴侣,选朋友,选邻居,甚至是选贵人,事关你人生的全部,换句话说,于其说伴侣以及朋友是选出来的,不如说要先会识人,方能避免遇人不淑,交友不慎,择邻不慎,甚至是避免贵人从眼前溜走,以免错失良机。即便你是个生意人,也避免不了,选合作伙伴,选供货商,甚至是筛选目标客户,总之这世上本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任何人都摆脱不了识人的问题,只是有些人根本就没有识人的能力,大谈遇人不淑,大谈交友不慎,大谈吃亏上当,可见识人的重要性,至少学会识人可以避免损失,遇良人而不识人,遇良友而没深交,遇贵人而擦肩而过,岂不痛心疾首?
假如你是古代的皇上,我说你坏话你估计会把我砍了,但是我清楚的记得,你在看电视连续剧时对那个只能听进去谗言而残害忠良的皇上脱口而出:昏君,但是假如你是那个皇上呢?你又是不是一个比他还昏的昏君?不要太自信了,你之所以说电视剧里的主角是昏君,那是因为电视剧已经把所有的剧情重点都透露给你了,比如大臣阿谀奉承皇上,但他前一天晚上联合同僚计划糊弄皇上的谈话镜头早就被你看过了,或者大臣觐见皇上,他说了什么你看到了,他内心的独白你也看到了,请问真实的古代皇上能看前一天晚上大臣的私人会议吗?以及大殿上看到大臣的内心独白吗?这种现象就叫上帝视角看问题,因为上帝的视角就是无死角的看到问题的全部信息,自然可以轻松分辨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但现实中你根本无法知道全部信息。
就比如画虎画皮难画骨,你连老虎客观存在的骨头你都无法用肉眼识别,更何况人的心理活动虽然客观存在,但实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又如何揣测他人的内心?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能猜出电视连续剧里的结尾,故事的发展走向,并非是我们很厉害,而是我们得到的信息比较全面足够支撑我们分析问题的走向,而现实中如果有人对你进行欺骗,你又如何识破?毕竟现实中每个人都是会自我伪装的,有句经典的话叫我们无时无刻都存在于一个伪装的社会,只不过有人装的高明,而有人装的愚笨,那么现实中如何准确而快速的识别出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呢?今天就来剖析下这个问题,会对你有大收获。
现实生活中,高人的看人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看山是山,第二步看山不是山,第三步看山还是山。那什么是看山是山呢?你可以理解为以貌取人,说到这里各位观众姥爷千万不要误解,且听我细细分析推理,你就会明白这第一层的意思并没有字面上那么简单,所谓以貌取人,无非就是人的相貌顺不顺眼,开的什么车,家住哪里,做的什么工作,抽的什么牌子的香烟,以及穿的什么牌子的衣着,更进一步的识人看的是戴的什么牌子的手表,如果是女的,还会看用的是什么牌子的化妆品,什么牌子的包包,什么牌子的耳钉、墨镜、丝巾、甚至孩子的学校以及家里宠物的狗粮是空运还是国产。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装出来的,除了相貌没法改变,所以第一条看山是山,说的主要是相貌,比如你要是平时看见一个一脸凶神恶煞的人,你也会心惊胆战有一种自动想远离的冲动,但是看见一个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人,自然有种油然而生的愿意靠近的感觉。有的人贼眉鼠眼或者鼻眼歪斜给人一种一看就不像是好人的感觉。如果再加上一些身外之物的加持,比如着装是否得体,配套的车子装饰是否高低贵贱,这是我们一般人从外在去判断一个人高低轻重的第一步。
比如三国时的刘备第一次见到面目可憎的庞统时的感受,打发庞统去做了一名县令。所以第一印象决定了识人的第一步,人们只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他人的好坏。再比如古代的状元并不是你考试考中就能当的,而是考中了还要进行殿试,就是大殿里面见皇上,皇上会综合考量后决定前几名里谁当状元,而不是成绩最好的一位当,有相当一部分才子就是因为长相不达标,明明考的是最高成绩,却与状元无缘。毕竟皇帝也要考虑个人的爱憎与皇家的脸面。长得太丑留在自己朝堂之上难免显得碍眼,即使分到地方当官难免有失皇家的脸面,百姓们看了会觉得状元选拔的磕碜。
所以第一层次的识人主要还是集中在自身与他人相处的是否舒服的问题上,我们虽然不能以貌取人,但既然是人就会有个人好勿,若本身不喜欢这个人,即使他将来可能对你很有用,无论是找伴侣还是交朋友还是选合作伙伴,终有一天你还是会对其相貌心生厌勿,不如一开始就不产生交集,省的日后自寻烦恼。
第二层:看山不是山,比如交朋友,选伙伴,一定要注意那些主动上门的人,除了他们的外表以外,一定要琢磨一下他们的看山不是山的目的,也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请你喝酒的人绝非是单纯的为了请你喝酒,比如是否有事相求?比如还有什么利益层面的问题?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的意思,还有就是如果是你主动接近对方,你就要看清对方的细节,俗称察言观色,看对方是否也愿意拉近与你的关系,比如喝茶时,可以故意把杯子接近对方的杯子,越近越好,然后观察对方之后会不会把他的杯子和你的杯子拉开距离,再比如故意和对方靠的很紧,看对方是否故意躲闪,这些都足以证明你在他心里究竟近不近。
看山不是山的第二项考察就是语言,比如对方说话是否有条理,对方说话是否圆滑,有条理的人自然逻辑思维强,所以要小心对方属于1不好骗,2他好骗你,3比较冷静的人,说话圆滑之人肯定城府也深,所谓的城府深,通俗的解释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嘴里没有一句实话,但真正顶格的城府深则是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嘴里竟是反话,但你却挑不出他的毛病。比如平时所见得骂人不带脏字的那类人。
第三层:看山还是山,说的就是结合相貌,以及外在条件,还有你对于对方通过细节揣测他内心波动,比如故意接近看对方的反映,同时充分思索: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条件,综合给这个人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这个时候说的就是交友时期的脑补阶段,比如第一层以貌取人对方未通过,但之后的进一步相处时,好感倍增,这些之后再加上一个利益,也就是说从外貌到谈吐到利益,三个维度去考察对方最后得出的立体结果,就是识人的最终结果。
所以第三层的看山还是山因为主要考察的是对方的立体形象,这时候就会比第一层的看山是山要高了两个年级,得出的结论也更加客观。但是即便是你得出了客观的结论,实际上如果把识人满分定为一百分,完成了三层考核,实际上也仅仅只是做到了识人的三十分,而剩余的七十分才是关键,因为三十分怎么看都是不及格,而做到了后面的七十分,即使没有以貌取人,语言条理,和利益目的,这三条,你也妥妥的是及格的成绩,以下内容高能,看完你会感觉你的识人境界远超张良和诸葛亮。
你有没有发现,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你的情绪以及行为都不受自己控制,进而会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亦或者一些平时忠厚老实的人,在极端情况下竟做出了违反他们本身给人印象的事情,比如懦弱的人有时候比平时胆大的人还勇敢,胆大的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却胆怯的像只惊弓之鸟?所以我们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认识自己,那怎么才能做到对人的完全正确的认识呢?
这里就以汉高祖刘邦为例,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成年后,在沛县做了泗水亭长,和县府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周苛和周昌等知交好友。就是这样一个开局豁达大度的名角,在他与项羽对峙京、索之间时,屡次派使者慰劳萧何。有一个姓鲍的儒生对萧何说:"如今大王在外辛苦征战,却多次慰劳您,这是在怀疑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您能从军的子孙兄弟到大王军前,这样大王就能更加信任您了。"于是萧何依计而行,刘邦大喜。
刘邦亲自率兵征讨诸侯王时。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 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何意。一日,萧何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
萧何大骇,忙问其故。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再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
刘邦起家时的为人豁达大度哪里去了?连与他患难与共的挚交好友萧何都一次次的被怀疑,被不信任,各位观众老爷有没有看出这里面的核心问题?
吕雉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初嫁给刘邦时,生活并不富裕,刘邦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吕雉便亲率子女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早年的刘邦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吕雉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
刘邦死后,吕雉掌权,后扶持自己吕家把持朝政,一改年轻时的相夫教子本分为妻的作风,杀伐果断,这又是何故?其核心问题在哪里?
其实这两则案例均说明了一个问题,谁也不是谁眼中的谁,因为所处的环境以及境遇不同,谁都没有固定的一个身份供大家去一致认可,所以一个人既可以是勇敢的,也可以是胆小的,既可以是大度的,也可以是小肚鸡肠的,总之没有固定的秉性,只能说站在某一段特定的时期,他会相应的表现出某一特性。比如刘邦还是百姓时,就是豁达的,与人为善的,但是 生死存亡之时就是多疑的,成为皇帝以后,假如你是他,你认为是相信友情重要,还是自己已经位高权重,难免有人惦记,需要谨慎小心重要?
毕竟人心隔肚皮,萧何以前是忠心不二,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之后是忠心不二,知人知面不知心,萧何也没法把心理活动给刘邦看啊。还有吕雉从年轻时的本分变为年老时的杀伐果断的吕后,不也说明人是会变的吗?所以这世上只有:此一时,彼一时的人心变化,而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心。那些教大家看人看人品,看品德的人,不是真蠢,就是真坏。
几万块的借款就能让你的朋友露出无赖的本性, 二十万的彩礼掏不出来就有可能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上百万的房产也会让兄弟姐妹争夺起来反目成仇。友情,亲情,爱情和人品虽然都重要,但是命运已经给所有的关系都标注了价钱,倘若超过了这个价钱,一切的美好都会瞬间变成不可理喻,背叛加反目成仇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无所谓忠诚,只是诱惑不够大,无所谓背叛,只是筹码不够多,即便是老实人,他也未必能守住底线,狗急跳墙,兔子急了咬人,连温顺的动物都有凶恶的一面,老实人也有不老实的时候。
所以三国时的曹操才是识人的高手,不是他认识有才能的人的眼力有多厉害,而是他一辈子生性多疑,说白了就是连自己的儿子,他也没有放心大胆的不存疑过,所以才有了他那句流传千古的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才是识人的最高境界,以至于司马懿本就有不臣之心,但只要曹操在世一天,司马懿一天也不敢有忤逆的想法。
曹操就是深知凡事都有度,这世上从人性的角度讲,实际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真君子与假小人,曹操也是历史上被后世多点评为不按套路用人的高手,因为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曹操都敢用,因为这世上没有不装的人,有的人连自己在装都看不出来,实际就是伪君子而已,比如司马懿。
但那又怎样?曹操本就提防着所有人,所以只要自己防人的底线一直坚固,人才的品德从来不是曹操要考虑的事情,比如吕布,驾驭不了并突破提防底线的人,铲除即可,回到现实就是,我驾驭不了,不相为谋即可。
所以所谓的识人不管有多少种方法,其实都是不及格,唯有:此一时彼一时不断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防人之心才是识人用人的最高境界,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利益,有的只是当下的伺机而动、相机行事。刘邦,曹操,均如此。
外貌加谈吐加利益再加防人之心等于识人一百分。
欢迎点赞关注加收藏,我们下期见。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jzwang.com/10626.html